冬季種豬蹄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關于養豬人來講,冬季往往是很考驗養殖能力的,由于天氣的原因,豬場的豬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比如說豬蹄裂病。豬蹄裂病是生豬蹄殼開裂或裂縫有輕微出血的一種肢蹄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疼痛跛行,不愿走動,使生長受阻,繁殖能力下降。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冬季種豬蹄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蹄裂原因
種豬蹄裂的原因主要包括營養因素、飼養管理因素、圈舍環境因素、豬品種因素及氣候因素。營養因素包括鈣、磷不足,缺硒、缺鋅、缺錳、缺維生素H及缺維生素D等營養元素導致。飼養管理因素包括地面平養的飼養密度過低、活動空間過大及長期缺乏日照等。圈舍因素包括新建水泥地板、平養及限位欄飼養地面高低不平、地面粗糙、豬舍坡度過大等。豬的品種因素主要指以外二元種豬及外三元生長育肥豬為代表的體重快速增加與蹄慢速生長發育導致蹄單位面積支撐體重過大引起蹄破裂;此外,瘦肉型種豬的易破蹄遺傳特性也是因素之一。氣候因素主要包括不適宜的圈舍溫度以及空氣濕度。
二、種豬蹄破裂的綜合防治措施
1.購買正規的大型飼料公司生產的全價顆粒飼料。保證營養平衡,注意補加亞油酸、微量元素與維生素,可在全價顆粒飼料基礎上按200~500微克/公斤添加維生素H及蛋氨酸鋅等。
2.保持圈舍內適宜的空氣濕度。在保證圈舍溫度適宜的前提下,通過噴水或其他方式保持圈舍內空氣濕度在50%~75%。在豬場內不同位置配備干濕溫度計,關注圈舍內環境變化。
3.改造、調整圈舍或轉圈。針對可能是圈舍環境因素導致的種豬蹄裂,可以將種豬轉移至圈舍無坡度或坡度適宜、地面粗糙度適宜的圈舍,或對圈舍進行針對性改造。
4.控制好各豬群飼養密度。每頭種豬適宜的飼養面積為種公豬9~15平方米,空懷配種母豬2.5~3.0平方米,單體妊娠母豬1.3~1.5平方米,保育仔豬0.4~0.6平方米,育肥豬1.0~1.2平方米。
5.提供豬群日光浴。有條件的前提下,盡可能定期或不定期讓種豬直接接受日光照射一定時間。
6.治療方案。對已破蹄的豬只,按一洗(清洗)、二消(消毒)、三涂(涂抹)的順序對破裂的蹄部進行處理。清洗可用生理鹽水或煮沸冷卻至不燙手的白開水,用滅菌棉球擦拭,酒精棉球消毒,或0.02%高錳酸鉀液浸泡10分鐘左右,擦干后撒青霉素粉同時涂抹紅霉素軟膏,每天兩次,連用3~5天。
引起豬蹄裂的原因:
1、季節原因
冬季由于天氣寒冷,豬體表毛細血管收縮,導致正常脂類物質分泌減少,蹄殼得不到韌性保護,彈性韌性減退,脆性增加,加上粗糙地面等碰撞摩擦,因而造成蹄殼出現裂縫。
2、豬的品種
國內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發生在高度選育的瘦肉型品種和品系中,如大約克夏、長白、杜洛克和漢普夏等肢蹄纖細的豬最易患此??;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種更易得此病。我國地方品種及其外來品種的雜交后代豬極少發病。
3、豬圈地面過硬
一些用方磚與水泥鋪設的現代化豬舍,由于地表面堅硬而粗糙,在干燥而寒冷的氣候下,豬只長期在上面行走,往往容易造成本病的發生和迅速加重。
4、豬缺乏營養
飼料中鈣、磷不足或比例不當,就容易造成蹄底裂;
慢性氟中毒和缺錳時,能導致蹄異常變形,且缺錳時多是橫裂;缺鋅時則呈蹄裂或側裂;
維生素D缺乏影響骨骼生長而發生軟骨病、肢蹄不正和關節炎腫脹等,使種豬的肢蹄受力不均,導致裂蹄,特別是集約化密閉飼養缺乏運動和陽光照射更易發生此病。
5、豬群發生口蹄疫后,常出現蹄裂現象。
防治措施
1、日常做好檢查工作
對豬群中出現蹄殼干燥,彈性降低,脆性增強的蹄只表面進行及時的保養。保養的方法可給蹄殼涂抹油脂類藥物,如植物油、凡士林油、魚肝油等滋潤蹄殼,每3~5天1次,對蹄殼不整、變形的要及時修蹄。
豬群多接受陽光照射,保持運動。
2、治療方法
對有膿腫并破損的蹄殼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用氧化鋅軟膏對癥治療。
對有炎癥的病例應進行局部消毒,視情況用抗生素對癥治療。